[基本信息]
學科帶頭人:范順武(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求是特聘醫師)
地理位置:門診:慶春院區6號樓2樓A區;住院:3號樓19樓、20樓
錢塘院區門診2樓3診區 ;住院:住院中心6-18E、6-18W
電話:(0571)86006667 微信公眾號號名稱:邵逸夫醫院骨科
[科室介紹]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骨科是國家衛健委骨科學??谱≡横t師培訓基地之一,浙江省骨外科學支撐學科,技術力量雄厚?,F有臨床醫生56名,其中教授/主任醫師14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17名;目前科室有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長江學者1人,特聘研究員2人,特聘副研究員5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17人,省領軍人才1人,省創新人才2人,省醫壇新秀3人。擔任國際學術組織委員2人,國家級學術組織副主任委員2人,省骨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候任主任委員各1人??剖乙约怪?、運動醫學和修復重建在省內外聞名,每年接收進修醫生百余名,多項技術在國內外領先。大中華地區OLIF培訓中心,主導制定了國內第一個腰椎手術指南,浙江省骨骼肌肉退變與再生修復轉化研究重點實驗室。
團隊研究的納米“小蘇打”脂質體用于預防性治療骨質疏松,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JACS》上,并被新華網、人民網等國家權威媒體報道,點擊量超過100萬,同時受到F1000 Prime推薦。
科室依托醫院與美國羅馬琳達大學的良好合作關系,積極參與國際交流,科內所有醫生均被先后派往美、英、法、德、日等國進修學習??剖覔碛腥走M口的先進醫療儀器設備,包括腰椎后路、斜路融合微創操作系統、椎間盤孔鏡、胸腰椎前路微創手術操作系統、肩關節和膝關節鏡微創手術系統、全碳纖維手術床、微創經皮穿刺椎間盤突出治療儀、術中神經脊髓監護儀等等。
科室設有名醫門診、專家門診、專病門診、下腰痛聯合門診、普通門診、周末門診。
[學術地位]
國家衛健委??谱≡横t師培訓基地
浙江省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會長單位
浙江省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前任、候任主任委員單位
浙江省運動醫學會副主任委員單位
浙江省醫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單位
浙江骨骼肌肉退變與再生修復轉化研究重點實驗室
骨質疏松規范化診療示范基地
中國糖尿病足聯盟中心建設單位
浙江省糖尿病足聯盟發起者和主委單位
[學科帶頭人]
范順武主任簡介: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求是特聘醫師,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浙江省主任委員。中共浙江大學黨委委員,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黨委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骨科主任,中國腰椎微創領軍人物,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委員,中國醫教會腰椎分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骨科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中華骨科雜志》,《中國骨傷》編委,浙江省衛生領軍人才,浙江省衛生高層次創新人才,浙江省支撐學科帶頭人。范順武教授制定了國內首個腰椎斜外側椎間融合術的臨床應用指南,國際上率先提出多裂肌保護理念,以骨骼肌肉退行性病變、骨代謝微環境、生物礦化、生物材料再生修復為方向開展了一系列的相關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相關領域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8篇,包括《JACS》、《Nature
communications》、《Ann Rheum Dis》、《Biomaterials》、《Molecular Cancer》、《J Bone Joint Surg Am》、《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Acta Biomater》、《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BBA-molecular
basis of disease》等期刊,近五年累計影響因子320余分,其中IF>10.0論文9篇,,IF>5.0論文28篇。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省級重點項目2項。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獎一等獎1項。骨膜相關脫細胞支架制備技術已向中國專利局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項(獲得授權2項)。


浙江省衛生領軍人才

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浙江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浙江省優秀醫師獎

中國醫師獎
[診療范圍]
頸椎病、下腰痛、腰腿痛、關節疾病、運動損傷、四肢和脊柱骨折、骨質疏松、皮膚軟組織缺損、畸形等的治療。
科室主任:范順武教授
科室副主任:施培華 、方向前、趙鳳東、黃悅
主任助理:李宏燁
專家:范順武 施培華 方向前 趙鳳東 萬雙林 張劍 虞和君 黃悅 張建鋒 楊明丁獻軍 李宏燁 俞杭平 陳劍 趙興顏少峰 邱小明
蔡宏歆 馬建軍 王強 胡志軍 周志杰 胡子昂 陳意磊 寧磊 陳佳 沈立鋒 徐文斌 劉軍輝 劉超 馬彥
1.全國OLIF(斜入路腰椎融合術)培訓中心:每年開展OLIF培訓班,吸引來自全國各地包括北上廣深、臺灣、香港的專家。常年有OLIF短期、長期進修專家。
2.下腰痛微創治療技術:在國內率先開展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腰椎滑移等疾病的肌間隙微創治療,大大縮短了手術切口、減少了術中出血、縮短了康復時間、減少了手術并發癥,極大提高了手術療效。該技術的應用研究已在國際最頂級的骨科專業期刊《Spine》和《European Spine Journal》以及國內最權威的《中華骨科雜志》、《中華外科雜志》發表。
3.胸腰椎骨折的治療:對傳統的手術技術進行了重大創新和改良,優化了手術過程,使手術時間從傳統的4~5小時縮短到1.5~2小時,術中出血從2000ml縮短到500~700ml,手術切口從30cm縮短到10~15cm,治療效果得到極大改善,該手術技術作為《骨科教程》在國內權威骨科雜志《中華骨科雜志》發表并在全國推廣應用。
4.腰椎滑移的治療: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先撐開后復位”的理論,極大改善了復位效果,避免了多余的手術操作,使整個手術過程更加流暢,大大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對內固定穩定性的影響,改善了手術效果。該手術技術在《中華骨科雜志》發表并在全國推廣應用。
5.軟骨移植治療膝關節軟骨缺?。杭韧鶎τ谙リP節軟骨的破裂缺省缺乏有效地治療方法,我科與浙江大學醫學院組織工程中心合作,在國內率先應用軟骨移植的方法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研究成果多次在全國、省骨科會議推廣。
6.關節鏡技術:省內率先開展了關節鏡下治療肩關節疾病、膝關節交叉韌帶修補、半月板成形等,具有微創、術后恢復快、治療效果滿意度高等優點。
7.人工關節置換:在美國專家指導下,幾乎與國際上同步開展了髖部前路小切口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和膝關節置換術,具有創傷小和康復快等優點,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8.脊柱骨質疏松性骨折、轉移性腫瘤的經皮微創椎體成形技術:通過微創方法將骨水泥注入椎體,從力學上增強其結構強度、增加椎體穩定性、緩解患者脊柱疼痛。該手術技術國內領先,相關論文發表在《Spine Journal》等雜志上
9.椎間盤造影:對可疑的椎間隙注入造影劑, 通過對造影圖像、造影劑的注入量、誘發痛3個方面的觀察, 以確定該間隙是否是疼痛的原因并進行外科處理??擅鞔_診斷,減少患者不必要的大手術、降低費用。
10.軟組織修復重建:目前是中國糖尿病足聯盟中心建設單位,浙江省糖尿病足聯盟發起者和主委單位。在新冠疫情初期提出的“疫情下糖尿病足診治邵醫經驗”得到世界糖尿病足聯盟主席的高度評價
科室以“微創”為主導,以建設國內技術先進、專業最齊全的微創骨外科為發展目標,將微創技術和微創理念全面應用于骨外科各個領域。目前科室的微創技術總體水平國內領先,是國內重要的微創技術交流中心和培訓基地,在國際微創領域也具有重要影響。
0. 全國OLIF(斜入路腰椎融合術)培訓中心:每年開展OLIF培訓班,吸引來自全國各地包括北上廣深、臺灣、香港的專家。常年有OLIF短期、長期進修專家。
1.下腰痛微創治療技術:該技術大大縮短了手術切口、減少了術中出血、縮短了康復時間、減少了手術并發癥,極大提高了手術療效。其應用研究已在國際最頂級的骨科專業期刊《Spine》和《European Spine Journal》以及國內最權威的《中華骨科雜志》、《中華外科雜志》發表。
2.胸腰椎骨折的治療:對傳統的手術技術進行了重大創新和改良,治療效果得到極大改善,該技術作為《骨科教程》在國內最權威骨科雜志《中華骨科雜志》發表并在全國推廣應用。
3.腰椎滑移的治療: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先撐開后復位”的理論,大大縮短手術時間,改善了手術效果。該手術技術在《中華骨科雜志》發表并在全國推廣應用。
4.軟骨移植治療膝關節軟骨缺?。号c浙江大學醫學院組織工程中心合作,在國內率先應用軟骨移植的方法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研究成果多次在全國、省骨科會議推廣。
5.關節鏡技術:省內率先開展,具有微創、術后恢復快、治療效果滿意度高等優點。
6.人工關節置換:在美國專家指導下,幾乎與國際上同步開展了髖部前路小切口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和膝關節置換術,具有創傷小和康復快等優點,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省內較早開展膝關節單髁置換,手術技術省內領先
7.脊柱骨質疏松性骨折、轉移性腫瘤的經皮微創椎體成形技術:該手術技術國內領先,相關論文發表在《Spine Journal》等雜志上
8.椎間盤造影:可明確診斷疑難腰腿痛原因,減少患者不必要的大手術、降低費用。
9、軟組織修復重建:目前是中國糖尿病足聯盟中心建設單位,浙江省糖尿病足聯盟發起者和主委單位。在新冠疫情初期提出的“疫情下糖尿病足診治邵醫經驗”得到世界糖尿病足聯盟主席的高度評價
研究方向一:骨骼肌肉系統退變的分子機制和生物力學研究骨關節炎的發病機制研究
1、骨質疏松的發病機制與臨床治療研究
團隊研究的納米“小蘇打”脂質體用于預防性治療骨質疏松,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JACS上,并被新華網、人民網等國家權威媒體報道,點擊量超過100萬,同時受到F1000 Prime推薦。2、骨肉瘤的發生與轉移機制研究
3、椎間盤退變的分子生物學研究
4、骨關節炎的發病機制研究
5、脊柱生物力學研究
研究方向二:骨骼肌肉系統再生修復和應用轉化研究
1、脫細胞ECM材料的再生修復研究
2、納米囊泡的再生修復研究
3、可注射水凝膠的椎間盤退變修復研究
4、高分子材料的納米藥物和基因輸送
科室建設有浙江省骨骼肌肉退變與再生修復轉化研究重點實驗室一所,為衛生部??谱≡横t師培訓基地,浙江省骨科學會候任主任委員單位,國內唯一一個OLIF培訓基地。近三年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項,省部級課題17項,其中省杰青1項。發表 SCI 文章86篇,其中國際高影響論文13篇,包括國際專業頂級雜志Ann Rheum Dis.,J Am Chem Soc,Cell Death Differ.等。授權發明專利1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13項,申請/授權PCT國際專利5項?,F有博士生導師9名,碩士生導師10名,特聘正/副研究員5名,入選浙江省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3人。近3年擔任國家級學會委員2人次,省級專業分會候任主任委員1人次,副主任委員2人次,委員6人次,省級學會青年委員或秘書2人次。
代表性成果:
牽頭制定了國內首個腰椎斜外側椎間融合術的臨床應用指南,通過循證醫學的方法,統一及規范在臨床應用中遇到的問題,為OLIF技術的臨床應用提供可靠的臨床依據,減少或避免不恰當、不規范的診療行為,從而提高OLIF手術在臨床應用的價值。OLIF手術從肌肉生理間隙進入,具有直達病變椎間盤,無需打開椎管,不損傷后方肌肉、韌帶和骨性結構的優點,并能增加融合器的支撐強度,OLIF技術的推廣和使用能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手術預后。
首次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醫用聚芳醚酮材料的量產關鍵技術及其骨科植入器械表面仿生改性技術研發”一項,項目聯合復旦大學、浙江科惠醫療等6家國內頂尖高科院校和高科技公司作為項目負責單位和參與單位,總經費3798萬。該項目產品的研發,能有效解決我國當前醫用PEEK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推動我國PEEK材料相關醫療器械的產業升級,培育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大幅度提高高端植入器械的國產化率,減少政府和患者的支出。
科研方向三:退行性骨關節病發病機制的研究;巨大肩袖損傷的機理探討和治療應用;小分子化合物在骨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作用探究;骨關節炎發病機制的研究等。
1. 國內較早開展自體軟骨細胞移植治療膝關節軟骨缺損。2.國內較早開展肩關節鏡下手術。3. 省內較早開展膝關節單髁置換,為膝骨關節炎患者提供更微創的選擇。4. 省內較早開展直接前入路髖關節置換手術,使得髖關節置換更微創,術后恢復更理想。
科研方向四:糖尿病性足潰瘍和骨髓炎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慢性難治性創面的生物治療研究和應用,手部功能的重建和修復,斷肢/斷指再植。
1. 國際上首次提出“膜誘導技術”治療糖尿病足潰瘍和骨髓炎;
2.研發了“全關節鏡All-inside技術”,應用于踝關節骨折和跟腱斷裂等疾患;3. 國際上首先應用游離股前外肌皮瓣聯合去表皮真皮治療巨大支氣管胸膜瘺;4. 省內率先應用“骨顯微重建保肢”手術理念一期治療四肢開放性骨折伴大面積皮膚軟組織缺損。每年治療全國各地糖尿病足患者3000余人次,進行糖尿病足保肢手術600余臺,每年吸引省內外進修醫生30余人次。目前是中國糖尿病足聯盟中心建設單位,浙江省糖尿病足聯盟發起者和主委單位。在新冠疫情初期提出的“疫情下糖尿病足診治邵醫經驗”得到世界糖尿病足聯盟主席的高度評價。
科研方向五:組織瓣結合生物材料治療慢性骨髓炎的臨床及基礎實驗研究。利用組織工程學技術修復復雜軟組織缺損臨床及基礎實驗研究。干細胞修復周圍神經損傷的基礎實驗研究。
學術地位:1.國際率先采用股外側肌瓣移植聯合去表皮真皮片修補巨大支氣管胸膜瘺治療復雜膿胸。2.組織瓣結合載抗生素硫酸鈣混合自體髂骨植骨一期治療慢性骨髓炎技術,處于國內領先。

范順武:浙江大學求是特聘醫師,浙江省衛生領軍人才,浙江省支撐學科帶頭人,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委員。

鄭銘豪: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西澳大學骨科研究所所長,澳大利亞Orthocell公司首席科學家,澳大利亞佩利珍細胞移植中心執行總裁。

唐??担嚎剖译p聘教授,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浙江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處長,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求是特聘)、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王迪:科室雙聘教授,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感染與免疫中心執行主任,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重點項目資助,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浙江省“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浙江省有突出貢獻青年科技人才。

吳希美:科室雙聘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系主任,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浙江省生物醫學會干細胞和再生醫學委員會主任委員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Epworth醫院外科主任 Richard N de Steigerr
美國羅馬琳達大學醫學院骨科主任 Gary Botimer, MD
美國羅馬琳達大學醫學院骨科教授 Montri Daniel Wongworawat,
MD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生物力學教授 Michael A. Adams, M.D.PhD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生物學教授 Patricia Dolan,
PhD
美國羅馬琳達大學醫學中心骨科脊柱外科主任 Wayne K. Cheng, MD
學科每年接受國內外訪問交流學者,其中有梅奧診所骨科肘關節外科領域的頂級專家 Dr. Shaw O’Driscoll,英國Bristol大學臨床解剖中心生物力學教授Michael Anthony
Adams,PhD及高級副教授Patricia Dolan,PhD??剖页蓡T多次受邀在國際會議上作專題報告和手術演示。并與國外先進醫療中心如美國羅馬琳達醫學中心、妙佑醫療聯盟、澳大利亞西澳大學骨科研究所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交流關系。

施培華主任醫師前往Mayo Clinic參觀學習

2016年SpineWeek在東南亞名城新加坡舉行,趙鳳東教授研究報告

2019.年日本京都舉行,黃保醫生口頭匯報Special poster